在市政协五届十八次常委会议上的讲话
王 益
(2020年4月28日)
各位常委、同志们:
市政协五届十八次常委会议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这次会议围绕科技服务业发展开展协商议政,组织了专门视察、安排了专题讲座、听取了情况通报、审议通过了《关于突破发展科技服务业的建议案》;同时,进行了界别工作交流,部署了今年的“界别活动月”工作。会议开得紧凑又富有成效。下面,我就近期全市政协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持续助力科技服务业做大做强
科技服务业是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支撑,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当前,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已成为全市一项紧迫而艰巨的重大任务,从经济规律看,当生产力达到一定发展水平后,产业结构必然由“工业经济”主导向“服务经济”主导转变,科技创新成为主要动力,科技服务业具有人才和智力密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辐射带动力强等特点,蕴藏着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巨大潜力,将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产生有力的促进作用;从发展环境看,2014年以来,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九大重点任务,省政府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全面提升八大科技服务业态发展水平,省内外各地也纷纷出台措施、找准发力重点,科技服务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步入了发展壮大的快车道;从现实需求看,科技创新仍是目前宿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短板最弱项,科技服务业作为推进科技进步的“催化剂”更是短中之短、弱中之弱,产业规模小、高端科技载体少、市场主体发育不全等问题较为突出,支撑效应、集聚效应、乘数效应尚未形成,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突破发展科技服务业的建议案》,既有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的吸收借鉴、又有立足市情实际的理性思考,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在具体落实和跟踪督办过程中,要着重做好三个结合:一要坚持突出重点与打造亮点相结合。科技服务业是创新型经济的竞技场,涵盖了诸多服务领域,从宿迁现实情况看,均衡发展、全面发力的条件还不具备,最科学有效的办法就是集中力量重点突破。要以满足科技创新需求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导向,聚焦全市“5+4”产业体系选定主攻方向,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加以推进,通过完善政策环境、培育壮大主体、延伸服务链条,形成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科技服务集群。二要坚持挖掘潜力与借助外力相结合。科技服务业是新经济时代的新业态,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资源丰富程度密切相关。我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要立足自身做大做强,加大对现有技术研究院、检验检测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运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科技服务领域瞪羚企业和领军企业;另一方面要加强合作傍大依强,主动与行业领先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对接合作,通过机构联合共建、人才订单培养等方式做大做强产业蛋糕,以要素的“线性叠加”催生出产业的“指数爆发”。三要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科技服务业是经济服务化发展的制高点,需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共同发力。要强化政府引导作用,通过“硬件+软件”优化载体建设、“共性+个性”优化政策扶持、“管理+服务”优化行政效能,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区分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综合运用财税、金融、产业等政策支持科技服务机构市场化发展,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
二、不断创造宿迁政协界别工作特色
界别是政协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是政协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过去一年,各界别紧跟市政协履职节拍,按照提质增效的要求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界别委员组织化、界别工作制度化、界别活动常态化的格局初步形成,为活跃全市政协工作、提高协商民主质量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也要看到,协商议政活动中界别色彩不够明显、界别委员联系群众不够紧密、界别工作创新不够深入等问题依然存在。对此,必须更大力度推进界别建设、发挥优势作用,实现界别工作新作为。
一要进一步突出“专”的特点,当好参政议政“智囊团”。政协界别是各个领域人才、精英和专家的汇集地带,推动人才“出库”、妙计“解囊”有基础、有潜力、有空间。要充分发挥智力密集优势,开展具有界别特色的协商活动,选准课题和角度,加强关注和研究,力求在政协会议中发好界别声音、在提案中扩大界别集体提案比重、在社情民意中更多反映界别情况,为党政科学决策提供更加专业的建议参考。要涵养和坚守工匠精神,树立“不一般地建言,不建一般的言”理念,引导界别委员把聪明才智集中到最为熟悉的领域上、运用到最有话语权的问题上,多做一些认真而不敷衍、务实而不浮躁、深刻而不肤浅的研究,不断增强建言“靶向性”、提高资政“含金量”。
二要进一步做好“联”的文章,架好沟通群众“连心桥”。政协界别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团结各方的桥梁纽带,一个界别就是一条民意通道、民主渠道。要充分发挥联系广泛优势,以“三联三定”制度为抓手,组织界别委员力量下沉,争当群众信赖的代言人、为民办事的贴心人、增进民生福祉的引领人。要加强跟踪管理,配套建立评价办法,对委员参加“三联系”情况做好记录,纳入委员年度报告、计入委员履职档案,最终作为履职评价的重要依据。5月份的“界别活动月”,市、县(区)政协各界别要全员深入到各自联系的为民协商议事室、联系点和工作站开展协商活动,做实“题、会、联、果”各个环节,市政协各界别、市政协机关更要先行一步、放好样子,通过参与搭台、专业咨询、跟踪督办等方式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
三要进一步激发“新”的活力,做好工作创新“项目库”。政协界别是政协工作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界别作用体现得越充分,政协履行职能就越有力。要充分发挥思维活跃优势,积极探索界别工作新方法新途径,与时俱进创新履职平台、活动方式和工作机制,不断推出界别工作创新项目,为全市政协工作提供强大的创新引擎。要树牢争先创优意识,经常性地开展“比看学”:在思路上比,看谁的视野宽、点子多;在内容上比,看谁的活动丰富、课题专业;在方法上比,看谁的方式灵活、受委员欢迎;在成效上比,看谁的参与度高、建言成果好,形成学习先进、比学赶超的履职氛围,争创更多具有界别特色的工作品牌。
三、切实抓好重点任务落实
关于2020年工作,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已经作出了安排,年度协商计划和工作要点也已印发,概括地讲就是“12345”:“1”是健全为民协商工作网络体系,使之成熟定型;“2”是提升“两乡”工作,更好地弘扬乡贤文化、挖掘乡愁文化;“3”是抓好三项议政,围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组织专题议政并形成建议案;“4”是推动四类创新,在提案办理机制、委员履职能力建设、专委会工作和界别活动方面精准发力,促进提质增效;“5”是开展五项监督,聚焦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污染防治、安全生产和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运用“四专”机制助推重点事项落实。以上既是全年政协工作的“重头戏”,也是必须完成的“硬指标”。
特别是当前,要加快推进全市为民协商一张网建设,以“网络系统化、平台功能化、活动常态化”为目标,进一步强功能、拓渠道、促提升,在去年搭好台的基础上唱好戏,真正让一张网覆盖全市、影响广泛,成为政协工作的立足点、成长点和创新点。一是抓四级平台建设。按照市级建网、县(区)建办、乡镇设室、村居设点的既定架构,对各自的职责定位、运行规则和载体抓手再明确,尤其是市、县(区)两级要用好界别为民协商工作站这一阵地,以“4+1”格局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相互贯通的完整系统。二是抓网站推广应用。近期,市政协办公室对“宿迁为民协商网”进行了改版升级,并设立了微信公众号。各级政协组织要尽快熟悉网站功能、实效化推进网络平台应用,同时加强宣传推介,切实发挥网站引导全市、搞好示范、服务全局的作用。三是抓专题协商活动。这方面总的要求是,以四步紧扣、四级齐动、四季开展、四方参与实现活动常态化。具体到上半年,除了“界别活动月”以外,还将围绕民生实事中的就业问题开展专题协商活动,要秉承集中性、开放式、新颖化的原则,组织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运用新媒体、融媒体、全媒体等手段,为实现全市高质量就业献计献策。
总之,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忠诚履职不停步,奋发作为勇担当,在助力宿迁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迎来政协工作的繁花似锦!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